發表文章

麗林校園微踏查

圖片
教學目標: 1. 透過觀察校園春天常見的野花野草,瞭解花草的型態特徵。 2. 培養愛護校園花草及環境的態度,並能過及愛惜身邊的職務與環境。 3. 體驗生活環境中愉悅的美感經驗。 課程進行方式 活動一 引起動機: 1. 教唱閩南語歌曲「春天佇陀位(春天在哪裡)?」引起學童興趣。 2. 老師提問:春天來了,學童可以從哪裡感受出來? 3. 校園裡那些景色可以感受到春天的來臨? 活動二 麗林校園微踏查: 1. 老師播放介紹自製的校園春天常見的野花小草 ppt ,並預告將會讓小朋友到校園裡探索找尋 ppt 中的植物。 2. 老師帶學童到校園各處去尋找老師介紹過的花草,並鼓勵學童仔細觀察這些花草的外型差異。 3. 學童發表到校園觀察時要注意甚麼?引導學童不要攀折花木。 4. 完成學習單 活動三 手繪紫藤花書籤: 1. 老師介紹校園中的紫藤花步道所在,並說明春天正是紫藤花盛開的季節。 1.     介紹紫藤花花朵、葉子、枝幹的特色,教導學童如何畫紫藤。 3. 老師說明書籤的作用,以及如何設計書籤的版面。 4. 老師帶領學童到紫藤花步道下面去畫紫藤花書籤。 成果與實施心得 ] 教唱歌曲時加入動作,讓學童對於閩南語歌曲的唱跳更投入,也更清楚歌曲的意思。 ] 校園踏查時,讓學童低下頭來觀察身邊常見的野花野草,培養學童細心觀察的能力。 ] 讓學童對於每天所處的校園更加添向心力,並更愛護校園中的一草一木。 ] 融入語言和音樂領域讓課程能夠呈現多元化面向。 ] 現在的學童因為很少有機會到戶外活動所以對於這些野花野草並不會仔細注意例如會把蒲公英和黃鵪菜搞混經過這個活動學童對這些醫花小草似乎有進一步的認識 ] 學童很喜歡坐在紫藤花步道下面寫生畫書籤。這個寫生活動對學童似乎是一個新鮮而有趣的活動。 ]      春天天氣多變,需要踏查的日子常常遇到下雨,所以需要微調上課的方式,也考驗老師的應變能力。  

色紙拼拼樂VS面積的大小

圖片
色紙拼拼樂 VS 面積的大小 數學與生活統整教學     張素芬 潘貞夙 陳盈如 二下康軒版第六單元 「 面的大小比較 」屬於「 面積 」概念的起點,以視覺做比較,容易建立視覺量感 。又面積描述物件二維的屬性,討論物件的面積,應從「覆蓋」區域的大小開始。二年級的孩子透過動手操作來認識面積屬性十分重要,恰巧 2 下康軒版生活第四單元「 彩色的世界 」介紹 馬賽克 拼貼,正好適合與面積結合,幫助孩子理解面積的概念。 教學材料:方格紙( 8 × 10 及 20 × 16 兩種)、 3 ㎝× 3 ㎝色紙、 2 開壁報紙 教學步驟: 一、      每四位孩子一組,每人一張 8 × 10 的方格紙。每位孩子根據當組設定的主題設計一個圖形在方格紙上。老師規定每一個圖形必須大於 10 格,且每個格子要互相連接。 二、      全組將圖形剪下並組合於 2 0 × 16 的方格紙上。此時可要求孩子數數看每組設計的圖形【面】有多大,並進行猜猜看誰的面最大的遊戲。 三、      依據設計好的方格紙草稿,領取適當數量的色紙,將圖形放大拼貼於壁報紙上。此步驟孩子除要學習配色,也要能了解相對應的面積需要用到多少數量的色紙。

「阿松爺爺的柿子樹」教學設計

以戲劇方式呈現。 老師先說一次故事,因為一年級學生國字認識不多, 發下共讀書讓學生兩兩共讀, 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繪本圖中主角們的動作表情, 引起學生閱讀興趣。 老師事先將繪本寫成劇本, 錄製成聲音檔, 讓一年級學生們聽熟聲音檔之後, 即可以安排排演時間練習, 並上台表演。 (如果是二、三年級學生則可以發下劇本 讓學生閱讀並記誦下台詞後表演。) 作者: 須藤麻江文;織茂恭子圖;米雅譯. 出版社: 道 「阿松爺爺的柿子樹」劇本 第一幕   地點:阿松爺爺家的院子 人物:阿松爺爺、四五位小朋友 爺爺在柿子樹邊吃柿子,吃得津津有味。 爺爺:啊!真好吃。 我的柿子甜到快要融化了,真香 嗯 好吃 好吃 ! 小孩ㄧ:哥哥,阿松爺爺在吃什麼?好像很好吃耶!我也好想吃啊! 小孩二:我們去問問看吧!   小孩三:阿松爺爺 你在吃什麼呢? 爺爺:你們是不是想吃啊 ? 小孩們:嗯! 爺爺:不過這是我的柿子樹長出來的,如果你們要吃 ,要自己種喔! (口白:阿松爺爺在大家面前狼吞虎嚥的吃著柿子,大家都羨慕的快要流出口水了) 第二幕   阿松爺爺   哎喲奶奶   小孩子 (有一天搬來了一位哎喲奶奶,她去和阿松爺爺打招呼) 哎喲奶奶:哎喲!哎喲!你好啊 我是新搬來的唉喲奶奶!請你多多照顧啊!哎喲!你的柿子看起來好好吃呀! 阿松爺爺:怎麼樣啊   要不要來一個啊   你看這個柿子蒂多漂亮啊!來 給你一個吧! (阿松爺爺把吃完柿子剩下的柿子蒂交給哎喲奶奶) 哎喲奶奶:哎喲!哎喲!真的耶,我從來沒有看過這麼棒的柿子蒂呢! 哎喲!真是謝謝你了(唱著歌回去) (哎喲奶奶拿著柿子蒂高高興興的回家去了,阿松爺爺看到覺得很奇怪) 阿松爺爺   奇怪 拿到柿子蒂有什麼好高興的啊   真是怪人 第三幕 (第二天哎喲奶奶家的院子好熱鬧 ,阿松爺爺好奇的隔著圍牆偷看,原來是哎喲奶奶和依群小朋友在打陀螺) 小孩四:哎喲奶奶好會打陀螺啊! 小孩ㄧ:你看 陀螺轉好久啊! 哎喲奶奶:哎喲!哎喲!厲害吧!這可是阿...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設立要項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設立要項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8年10月 建置教學檔案是可以展現教師專業能力的一項簡易、具體的方式。教學檔案是一種長期性、有計畫的蒐集教師之課程發展、教學計畫、活動設計、班級經營、師生互動、教學評量、親師活動等歷程及成長的卷宗,其呈現方式大致有:書面、文字、圖表、相片、錄音帶、錄影帶及磁片等,可藉以顯現教師進步和成長的歷程。 另外,必須特別留意,做為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教學檔案,重點不在於資料越多越好,乃在於彰顯教師個人的 教學特色 ,其功能在於 省思與分享 ,故重點應置於評鑑檔案( evaluating portfolio ),而非僅是教師個人教學歷程檔案的製作而已。 檔案的製作要有結構化、系統化,檔案的內容要有教學反省和對話的歷程。因此,一份完整的教學檔案,至少應 具備以下要項 : 1. 基本資料 :包括重要的學經歷、教育理念與教育目標等; 2. 教學紀錄與檢討 :包括教學活動的延展性活動及自我教學省思和檢討的資料等; 3. 專業性的訊息 :包括參與研習與正式的評鑑和紀錄等。 教師教學檔案的 主要內涵 ,至少應包括以下六項: 1. 描述自己 :自我簡介教育信念教學理念專業背景; 2. 課程設計與教學 :課程計畫、單元設計、實施教學; 3. 班級經營 :包含班級經營計畫、常規管理策略、師生互動及親師關係經營等; 4. 教學觀察 :包含教學現場觀察、同儕互動的回饋; 5. 學習評量 :包含多元評量以及評量結果的運用; 6. 省思與運用 :包含教學反省札記,以及透過同儕互動所得到的成長經驗。

新學校 新生活

圖片
生活翰林版第一單元 新學校 新單元 課程中提到上下學的安全 為了讓小朋友們了解並遵守基本的交通安全與號誌 老師製作了幾樣交通工具 並讓小朋友們分組演示 既可達到學習樂趣 又可檢視小朋友們的學習狀況

玩泥沙

圖片
小朋友 我們上完 玩泥砂 這個單元 就要到校園去赤腳踩在泥砂上  體驗玩沙的樂趣囉  赤腳跑在草地上感覺癢癢的  在草地上赤腳玩鬼抓人  看看誰當鬼  老師  拍好了沒  我們的腳舉得好痠啊  我們來堆一座超級大的城堡 打赤腳玩踩影子遊戲  比比看誰的腳丫子最大 你們想用泥沙堆出什麼東西呢 泥土和沙子的觀察                    二年        班          號   姓名:             1. 我們觀察的是 ( 菜園裡   綠光森林  ) 的泥土 , 和 ( 跳遠沙坑   操場跑道邊 ) 的沙子 。 2. 經過實驗觀察後,我們發現泥土與沙子的不同地方有: 泥   土 沙   子 摸起來 (   粗粗的   細細的 ) ( 容易   不容易 ) 從指縫間流走 ( 粗粗的   細細的 ) ( 容易   不容易 ) 從指縫間流走 看起來 ( 顏色比較深   顏色比較淺 ) ( 顏色比較深   顏色比較淺 ) 聞起來 3. 加水之後再觀察看看: u 加水攪拌後觀察,水會變得 (  混濁   清澈   ) 。 v 放置一段時間後觀察 (   加水的泥土  ...